励精图治创新篇——记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领导班子(写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建所45周年之际)
2003年10月,是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建所45周年。年初作为依托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单位之一联合国内12个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了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并正式启动。在此前后,在我国大型水电工程、高速公路、城市地铁项目中,承担了云南小湾电站、广西龙滩电站、湖北清江水布垭电站、南水北调西线、深圳地铁、京珠高速公路等大量与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相关的研究课题。在10月28日所庆纪念日,由岩土所承办的“全球华人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论坛”将在岩土所举行;届时将有200余名全球华人学者会集武昌小洪山,以学术交流这一特殊方式共庆岩土所建所45周年。这充分显示了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面向国家需求,迎来了可喜的局面,在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为岩土所辛勤工作并作出贡献的所领导班子。
(一)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建所45年来,在岩土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创造了“流变力学”等理论,提出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发展岩土力学理论的同时,解决了大冶铁矿、攀枝花铁矿、葛洲坝、三峡工程、金川镍矿、国家核爆试验测试等许多国家重大工程疑难课题,自主创新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岩土力学仪器设备,为发展岩土力学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历史进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岩土所发展出现困难。当时的状态是:重市场,忽视了提升研究所持续发展的能力;重效益,忽视了重大课题的争取;重视发挥个人积极性,忽视了团队建设;重稳定,忽视了围绕中心的转移和调整。课题组任务越来越小,人员越来越少,分散主义抬头,研究所逐渐退出标准和规范的编写,没有权威专著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越来越少等等,科研后劲不足,管理难度加大,影响了研究所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促使岩土所在管理模式上和运行机制上都必须进行大的变革。
新班子在2001年6月经全所民主推选后由院党组先后任命,他们是冯夏庭、汪稔、汪大国、周凭栏。而4名领导班子成员中,年龄最轻,年仅36岁的冯夏庭成为这个班子的领头人。冯夏庭198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率先在国内外提出了“智能岩石力学”这一新的学术方向,1996年被破格提拔为教授,1997年来到武汉岩土所工作。在走上岩土所领导岗位后,团结班子成员,在充分分析了岩土所现状后,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岩土力学发展的趋势和形势,制订了“面向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战略需求,把岩土所建成本领域国际一流研究所”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讨论,进一步凝练形成了岩土所的发展战略,得到了院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3月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被院党组批准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
(二)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冯夏庭和班子成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三个转变上:即由单纯技术服务转变为以任务带学科(科技导向);由单干、小作坊运作转变为团队协作(运行模式);由分散管理转变到分层契约式规范管理(管理模式)。
2001年底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被院批准为院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岩土工程室被湖北省批准为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这两个实验室为核心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以两个中心——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若干技术转化开发实体(公司)从事技术孵化、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的新的组织体系。同时调整了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规范了市场准入的条件和运作,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
新班子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创新体制要求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行“以人为本,依法治所;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公正公开、务实创新”新的管理理念。先后制定2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体现民主与集中的科学决策机制,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注重成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规范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做到依法治所,保证创新目标的实现。
一是推行有效的目标管理。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创新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团队运行,有利于增强全所职工的凝聚力。实现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使全所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先后制定了重大开支、资产处置的集体决策机制,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等。建立财务监督机制,预算、制度、开支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涉及职工住房、医疗、福利的开支通过职代会、医疗小组讨论决定,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所的科研活动、经济活动全部纳入了正常管理渠道,有力地保证了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
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所徽征集、园区改造宣传创新思想、凝聚所风、所训和岩土所精神,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全体职工工作热情,爱所热情和学习热情,树立了崭新的外部形象。通过重塑岩土所团队精神,全所发生了变化。首先表现在科研团队的形成。全所近20个课题组过去大多进行科技咨询和服务,属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作。经过调整学科方向,凝炼学科目标,重新组合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产业化的创新团队,并形成了合力。其次是在项目争取方面,改变了过去依靠关系,靠个人的活动争取项目的局面,逐步形成发挥优势学科和研究所的整体实力,向着为国家层面作贡献的方向争取重大项目。经过不懈的努力,近两年来,在国家基金委面上、重点、重大项目,科技部科技三项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争取和落实方面,均取得重大的和历史性的突破。
通过所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管理热情。新班子一上任决定重大问题重要决策上网公开,实行了财务公开,各研究室、课题组均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查询。实行规章制度的行前讨论和所务会议、党委会议的制度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交由专门管理小组讨论决定,如职工住房分配,大额医疗费用的开支等等。这些过程不仅提高行政领导决策的透明度,有效地防止了决策过程中易出现腐败现象,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对领导层的信任度。
2003年5月,岩土所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7月被中共湖北省企业工委授予“党风廉政先进集体”,所长冯夏庭被评为中共湖北省企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四)
改革和机制体制的创新使岩土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针对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对岩土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前沿领域部署。把科研重要力量投入在解决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中去。在西电东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及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承担较为重要的科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参与,拓宽了的岩土所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到水利、水电、矿山、铁路与公路交通、石油、能源贮存核废料处置等几涉及岩土力学与工程应用所有的研究领域。以重大工程安全为背景的国家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研究”的承担,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几代岩土所人的心愿。此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争取方面等获得重大进展。
两年来,专利和软件登记,EI和SCI收录刊物发表的论文、科研经费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新增本领域最好的杂志《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编委一名,充分地反映了近两年在知识创新工程所取得的成绩。
在优秀青年人才吸引方面也形成了良好的势头,已引进优秀管理人才2名,博士5名。今年已落实的还有:“博士研究生8名。经过培养、引进、调整,创新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研究人员近7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创新工程确定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和12个主要研究方向84%由45岁以下的优秀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
(五)
武汉岩土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两年来,以团结、高效、廉洁、勤政的崭新形象展现在职工面前。新观念、新机制、新形象给岩土所新老科技人员以极大的鼓舞,职工信心倍增,凝聚力大大增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岩土所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和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岩土所与中科院兄弟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创新目标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岩土所职工有信心、有能力,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艰苦奋斗,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创新目标,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