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男
职称: 研究员
职务: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qjiang@whrsm.ac.cn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权,1978年生,湖南浏阳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主编/参编行业和团体标准共8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曾获Elsevier土木工程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等;负责实施了拉西瓦、锦屏二级、乌东德、白鹤滩、硬粱包等10余个高应力/深部水电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评价与反馈优化研究。
主要从事深部/高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安全分析与劣化灾害防控研究,围绕高应力大型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开展:(1) 基于3D扫描、3D打印和3D雕刻等技术的岩体结构面物理力学特性与地下洞室物理仿真模拟研究;(2) 深部岩体变形与强度的劣化机制、张量表征方法、力学本构模型研究;(3) 大型地下工程稳定性动态反馈分析与开挖支护智能优化方法研究;(4) 深部/高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群)灾变评估与防控技术研究。
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设计方法分会副理事长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地下工程安全与防护理事
3.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委员(ISRM-DM)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项目负责人,2024.1- 2029.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一体化仿真分析理论与动态控制方法,项目负责人,2020.1- 2023.12.
3.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深部岩层变形监测预警与控制,课题负责人,2016.7- 2019.6.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硬岩卸荷裂化机制与稳定性控制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1- 2021.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挖卸荷下裂隙岩体的结构劣化特性及工程防治研究,项目负责人,2014.1- 2017.12.
6.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复杂岩体与工程结构的大型相似物理模型三维快速成型设备,项目负责人,2020.1- 2022.12
7. 企业重大攻关项目:硬梁包水电站复杂构造背景下大型洞群物理数值仿真与动态设计研究, 项目负责人,2020.8- 2023.10
8. 企业重大攻关项目: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洞室群施工期稳定性动态反馈分析研究, 项目负责人,2014.07- 2020.12.
9. 企业重大攻关项目:乌东德导流洞稳定性动态反馈分析与开挖支护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2.8- 2013.12
10. 企业重大攻关项目:锦屏二级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时效变形特性及长期稳定性评价,项目负责人,2007.6- 2010.12.
1. 江 权,冯夏庭,李邵军,等. 高应力下大型硬岩地下洞室群稳定性设计优化的裂化–抑制法及其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6): 1081-1101
2. 江 权,冯夏庭,樊义林,等. 高应力下硬岩卸荷破裂: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玄武岩内部开裂观测实例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5): 1076-1087.
3. 江 权,冯夏庭,向天兵,等. 大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智能动态优化设计的数值仿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3): 481-496
4. 江 权,冯夏庭,陈国庆. 考虑高地应力下围岩劣化的硬岩本构模型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 144-152.
5. Quan Jiang, Bing Yang, Fei Yan et 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ractography analysis for in situ spalling in the 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with a 2400 m burial depth,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1, 118: 104194
6. Quan Jiang, Guoshao Su, Xia-ting Feng, et al.; Excavation optimiz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for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under high geostres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laxiwa project,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20,52: 895-915
7. Quan Jiang, Jie Cui, Xia-ting Feng, et al. Demonstration of spatial anisotropic deformation properties for jointed rock mass by an analytical deformation tensor.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7, 88: 111–128.
8. Quan Jiang, Xiating Feng, Yanhua Gong, et al. Reverse modelling of natural rock joints using 3D scanning and 3D printing.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6, 73: 210–220.
1. 高应力强卸荷下地下工程硬岩劣化机制与灾变防控关键技术,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部一等奖, 2022(排名1)
2. 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卸荷稳定分析理论与工程控制技术,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省部一等奖, 2017(排名1)
3. 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二等奖, 2010(排名7)
4. 白鹤滩玄武岩力学特性研究及工程利用关键技术,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省部一等奖, 2021(排名5)
5.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钱七虎奖”,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