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 |
通车实景 |
“通透肋式拱梁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项目探索了一种新型隧道结构-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并针对该新型隧道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破坏模式、设计计算方法、变形控制技术与施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和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技术成果:
1、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隧道结构型式-通透肋式拱梁隧道,综合体现了融安全、环保、节能和景观协调于一体的建设理念,为我国傍山道路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创新。
2、首次提出了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围岩破坏模式与结构荷载设计计算方法,为同类型半明半暗隧道结构荷载设计计算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填补了行业空白。
3、首次系统研究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变形受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施工过程的时空效应,形成了通透肋式拱梁隧道成套施工技术,为浅埋傍山隧道的施工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标准。
武汉岩土力学所是该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以陈善雄研究员、余飞副研究员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通透肋式拱梁隧道结构设计、受力变形规律、设计计算方法、变形控制技术与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为该创新型项目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黄塔桃、六武等高速公路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透肋式拱梁隧道为山区傍山道路建设开创了一种新的道路型式,对我国山区建设生态道路工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