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岩土所三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奖励

来源: 时间:2009-07-23
   2009年2月27日,2008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汉隆重召开,武汉岩土所三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武汉岩土所参加完成的成果“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获科技进步特等奖,武汉岩土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体破坏演化的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武汉岩土所以“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指导思想,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都涌现出大量成果并获得多项地方、省部和国家级科技奖励。仅2008年度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参加单位)、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2项为第一完成单位),为国家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部分获奖项目简介

  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获2008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大型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安全性分析难题(岩体力学参数难以准确确定、安全性反馈分析的时效性差、安全性调控的可靠性差等),本研究成果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同伦方法、进化计算)、非确定性数学、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并行计算、三维地层信息系统(3DGIS)等开展综合集成研究,注重岩体的客观实际(复杂的地质体、材料的非线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非完备性、变形破坏机理难以理解清楚等),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岩石工程稳定性反馈分析研究的系统方法。建立了岩体力学参数综合集成智能反演方法,以获得符合实际工程岩体力学特征的力学参数;提出了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动态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实现了跟踪指导施工全过程的岩石工程稳定性动态智能反馈分析;提出了基于稳定性演化规律的岩石工程安全性分区调控方法,实现了岩石工程安全性的自适应调控;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建立了融合3D地层信息、安全性分区、参数反演与反馈分析、安全性调控为一体的多元信息、多任务、可视化的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多元信息与多任务反馈分析集成系统,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大型复杂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快速、动态、实时和可视化综合集成智能分析。通过对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等多个大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灾害控制的成功应用表明了本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成果针对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分析所提出,并已对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群、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地下洞室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坝址左右岸高边坡以及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大型滑坡群等大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灾害预测与控制进行了成功应用。同时,本研究成果还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矿山、能源、隧道、公路、军工、城市地铁与地下空间开发等所有岩土工程领域。

  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体破坏演化的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获2008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高温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体普遍存在的易破坏、难治理问题,该研究成果以沥青路面破坏的多场耦合评价理论、多物理场现场监测试验以及路面破坏控制技术等关键方法与技术为牵引,开展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丰富和完善沥青路面结构体多场实时监测试验成果,揭示了高温-水力-载荷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体的破坏特征和机理,建立了高温多雨条件下沥青路面破坏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及相应的本构模型,提出了温度-水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体破坏评价的数值仿真技术,实现了沥青路面结构体在环境(气温-水分-载荷)作用下预测响应分析的可视化;研发了一种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聚酯纤维和秸秆复合纤维材料,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综上所述,本成果形成了融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现场监测、控制技术为一体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体破坏演化规律及控制技术,解决了高温多雨条件下沥青路面破坏及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监测方法、评价手段和控制技术),达到“试验有所突破、理论有所创新、工程有所应用”的研究目标。通过广州西二环和武汉中环等多个高速公路工程的成功应用,验证了本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成果针对高温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建设及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技术所提出,已对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武汉中环和武汉-荆州高速公路等建设工程进行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本成果均可在高温多雨地区的各级别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得到推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