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担的云南普宣高速公路项目“高山峡谷地区悬索桥隧道锚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中期成果评审会在武汉召开,评审会由云南普宣高速公路指挥部组织,评审委员会由葛修润院士、周创兵教授、郝宪武教授、李新平教授、郑宏研究员等7名专家组成。
悬索桥是一种柔性结构,锚碇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变位状态及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悬索桥主塔及整个桥梁体系的稳定性与安全,因此,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合理评价是整个桥梁设计的关键。
隧道锚对环境扰动小,且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和建设周期,但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无相应规范可依,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工程类比。项目在充分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和相关数值计算进一步量化和验证岩-锚系统的承载力及变形机制,分析锚碇变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评估锚固区边坡的稳定性。
鉴定委员会在认真听取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报告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手,经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本项目的室内模型试验部分开展了Ⅲ、Ⅳ类围岩相似材料研究,并进行了不同锚塞体埋深、不同几何尺寸条件下的隧道锚室内地址力学模型实验,对围岩性质、单双锚不同结构等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了隧道锚的承载力变化和地表变形规律。项目的数值计算部分对室内模型、现场地质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研究,获得了围岩在不同缆力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等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隧道锚围岩的变形机理;同时通过对于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有限荷载与各参数的关系。项目中期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后期强化隧道锚结构与威严相互作用的室内模型实验与数值仿真研究,加强现场试验、室内模型实验与数值仿真之间的对比研究。
(尹小涛 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