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一开始,李小春研究员先给大家放映了一段有关地球温暖化现状的录象——《戈尔演讲片断》,使大家对当前地球温暖化的前因后果及其严峻形势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接着,李小春研究员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现在地球变暖不符合自然变化节律出发,提出了减排CO2的对策。然后,李小春研究员针对这一策略阐述了CCS技术的一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技术装备等的各主要环节重点,进而对这一技术在中国进行CO2减排做了全面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及可靠性及亟待性。最后,李小春研究员结合所有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其近期在平顶山煤矿开展的“气体驱替煤层气”试验。这是世界上第6 次进行驱替煤层气的现场试验。前5 次都是以不可开采高渗透性煤层为对象,以CO2 封存为首要目的。而这一次试验是以可开采低渗透性煤层为对象,主要是防治瓦斯突出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并不直接减排CO2,而是减少甲烷排放量(甲烷也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果是CO2 的21 倍)。此次试验成本不到国外的10%。符合我国国情,有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三重效果,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末了,广大师生员工与李小春研究员就此话题进行了幽默探讨,使大家受益匪浅。
李小春研究员,曾在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从事CCS安全性问题研究,其间,参加了气候变动条约《IPCC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特别报告》的审稿工作。2005年回国后继续在武汉岩土所开展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在全面调查了我国CCS技术的应用潜力、技术水平及关键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而采收率低利用率低,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的状况,提出了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的新思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煤层气利用和瓦斯灾害防治的三重效果。目前,正在平顶山煤业集团进行该方法的现场试验。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可以不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旨在第一时间了解科学前沿动态以及工程中实际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使研究人员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工作,并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同时使科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学术交流无疑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举办“领域前沿博导讲座”,正是起到了增加学术交流、传承知识、拓展学术视野的积极作用。相信每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讲座都会为研究生们奉上一场前沿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盛宴,使莘莘学子徜徉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