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研究总院米立军院长主讲“小洪山讲坛”

来源: 时间:2021-06-25

  2021年6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小洪山讲坛”第86讲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发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教授级高工米立军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中国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勘探重大突破》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武汉岩土所所长薛强研究员主持,杨春和院士向米立军颁发“小洪山讲坛”纪念牌。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张媛、勘探研究院首席工程师朱振宇、技术研发中心首席工程师吕鑫、钻采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谢仁军等专家及武汉岩土所近百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会议伊始,薛强对中海油研究总院各位专家来所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米立军长期以来在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报告中,米立军首先介绍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研究总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分享了中海油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剖析了近年来海上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理论认识和勘探关键技术,指明了海上油气开发的重要地位和挑战。之后,他着重介绍了我国近海勘探的重大突破,包括渤海湾潜山天然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新近系岩性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和深水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等关键技术。关于中国近海重点勘探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由于我国近海未发现油气资源量较为富足,但近海浅水区浅层的待钻构造趋于殆尽,中海油一方面大力推进深水大气区建设,另一方面积极谋求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温差发电、碳捕捉封存等技术,构建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达成。

  报告结束后,米立军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此次报告会有效增进了武汉岩土所研究生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前沿的了解,拓宽学术视野及思维,启发科研灵感。

  米立军,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海南省科协副主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联合理事长。1986年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勘探研究。建立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深水轴向峡谷水道砂岩优质储层的分布模式,提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大峡谷水道成藏模式、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深水扇成藏模式和陆架边缘三角洲成藏模式,指导发现中国第一个深水大气田荔湾3-1并建产。明确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渤海海域新近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新观点,建立了渤海海域晚期快速成藏模式,推动了渤海海域10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为渤海油田建成我国海上第一大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揭示了陆缘岩石圈大型拆离薄化作用控制下南海北部深水区的盆地结构样式及其油气地质特征,并建立“断脊联控、内气外油”成藏模式,创新建立及形成了多个关键技术组合,有力地指导了一批南海北部深水区轻质原油的发现。出版《珠江口盆地油气储层》《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1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10余项。

杨春和院士向米立军颁发“小洪山讲坛”纪念牌

米立军作报告

(图/文 研究生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