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武汉岩土所举办了新一期的“博导论坛”,来自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组的施锡林研究员以“深部盐岩大规模能源储备”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20余名师生参会。
施锡林研究员首先就盐岩储能原理展开介绍,生动形象的阐述了盐穴溶腔的生成过程及盐岩具有损伤自修复的良好储能性质。接下来对国内外能源储备方式、储存量、建设运行成本、抗打击能力方面进行分析,引出进行能源储备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石油、压缩空气储能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较为前沿的氢能储备和液流电池进行总结。
会议最后施锡林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指出盐矿水溶开采地下空间资源大有可为,表示必将在杨春和院士“从0到1”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在师生互动环节,施锡林研究员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报告会现场
施锡林,山东泰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自2006年以来,施锡林主要从事深部盐岩能源地下储备方面的研究,聚焦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的大规模储备,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天然气储库及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造工程,推广应用到石油储备库、氢能储备库、盐矿水溶开采及采空区治理等工程领域,对推动我国能源储库建造技术以及盐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科技贡献。主持或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20多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国家管网等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30余件,取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标准2部。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能源储备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项、湖北发展研究奖1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任武汉分会副会长;担任中国能源学会综合专家组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煤矿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分会理事、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理事;受聘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能源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美国岩石力学学会和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会员;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湖北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江西省科技厅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技部门在库专家。担任30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学术编辑或审稿人。
(杨晨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