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岩土所打造青年学术交流平台“东湖论坛”

来源: 时间:2016-03-28

  325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第一届 “东湖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在所科研楼401会议室隆重举行。研究所19位在学研究生和7位副研、博士后等青年科研人员作了精彩报告,探讨研究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试验方法、模拟手段和学术思想。副所长盛谦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杜永成主任在开幕式致辞。李银平、卢正、杨典森、江权四位青年教师担任点评嘉宾。80余名在学研究生参加活动。

  26位报告人分别来自20个不同的学科方向组,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和方法手段,他们结合自己和所在学科组当前或近期进行的项目和课题研究,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每个报告之后的交流环节,嘉宾老师进行简要的点评和指导,听众提问开展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主持人不得不反复提醒大家注意控制时间,问答双方严谨专业的态度获得一阵阵掌声。

  “东湖论坛”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一个学术论坛品牌,现发展为武汉地区各研究所自行组织的青年学术交流平台。武汉岩土所率先开展“东湖论坛”活动,以促进研究所内不同学科方向组青年学子学术交流为目的,为各种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努力营造自由探究、学术争鸣、活跃思想、尊重原创的学术环境。

  参加“东湖论坛”的研究生表示,这一活动推动了所内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学到了知识,看到了差距,激发了灵感,有助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争取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分为沙龙报告(在学研究生)和特邀报告(在职青年科研人员)两部分。

  沙龙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崔 洁(智能岩石力学组)Equivalent elastic compliance tensor for the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ersistent joint sets: Exact derivation via the modified crack tensor.

    胡 智(路基工程方向组):不平顺条件下高速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引起的路基动力响应。 

    李晶晶(特殊土土力学组):膨胀土强度特性的孔内剪切试验响应特征与工程意义。 

    刘海峰(海洋工程地质组):胶结钙质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刘海涛(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组):岩石热学性质与热固耦合模型研究。 

    李文涛(土动力学组):多孔介质固液气全耦合高效有限元分析。 

    李晓锋(岩体动力响应组):动态岩体损伤本构,演化方程研究及应用。 

    马永尚(施工过程力学组)Boom clay 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水力学特性研究。 

    潘玉丛(地下工程组):隧道掘进机(TBM)与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及信息融合互馈分析。 

    汪进超(数字钻孔摄像组):孔内全景立体像对成像系统介绍。 

    王 平(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组):铅污染土固化体长期环境风险研究。 

    王 龙(非连续介质与工程组):球单元DDA计算效率改进。 

    魏晓琛:CCS(二氧化碳封存)关键指标的不确定性分析及其对工程的启示。 

    夏开宗(边坡工程组):石膏矿矿柱-护顶层支撑体系流变力学模型分析。 

    徐 峰(流变力学组):室内三轴水力压裂声发射监测及裂缝扩展研究。 

    张 朋(计算岩石力学组):二维侵入块体接触理论及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对偶形式研究。 

    张维娜(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盖层中Clay-H2O-CO2体系吸附机制和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张鑫鑫(环境地质与力学组):重庆大足水害治理研究。 

    周永强(岩土工程抗震安全组):岩石类工程材料的次加载面动力本构模型。 

  特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卞 康(副研究员,地质灾害与3S技术组):隧洞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

    陈 (博士后,流变力学组):盐岩微细观力学行为及损伤自愈合特性。 

    胡少斌(博士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含气砂岩真三轴力学特性及变形机制。 

    雷宏武(博士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An Improved TOUGH2 Module for Simulating Non-isothermal Multiphase and Muticomponent Flow in CO2-Impurity-Brine Systems with High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刘 磊(副研究员,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组):垃圾填埋体气体优势渗透评价方法及好氧修复工程关键技术。 

    李 舰(博士后,土动力学组):双屈服面非饱和土本构模型。 

    李 剑(助理研究员,土体相互作用组):高铁路基浸水损害病态响应特征及辨识。 

                                                                     (张海娜) 

盛谦致辞

杜永成致辞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崔洁汇报

  陈结特邀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