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ke Kumar Nandi院士主讲中国科学院大学“小洪山讲坛”

来源:研究生部 时间:2025-09-05

    2025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小洪山讲坛”第98讲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发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以《Age of data: A Personal Journey》为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Asoke Kumar Nandi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潘鹏志研究员主持,武汉岩土所100余名师生参会。

    Asoke Kumar Nandi教授的讲座题目为“Age of Data: A Personal Journey”,报告首先介绍了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参与发现W和Z玻色子,为其团队获得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奠定基础;随后介绍他的科研理念,他认为科学研究是充满探索、充满乐趣的,不单单是枯燥无味的实验数据,鼓励科研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善于发现;紧接着Nandi教授详细讲解了他从事机器学习工作以来的4个经典案例,涉及机械、医学、电磁学等学科;最后他提出,人工智能可以相当高效地处理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规律是人类难以挖掘的,他坚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可以处理越来越多的科学问题。

    与会师生积极发言,踊跃提问,Nandi教授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解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师生们均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也激励大家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报告结束后,武汉岩土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李邵军研究员向Asoke Kumar Nandi教授颁发了“小洪山讲坛”纪念牌。

    Asoke Kumar Nandi教授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曾与他人共同发现了W+、W-和Z0三个粒子,为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提供了关键证据,并成为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础。Nandi教授是最早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数据分析的先驱之一。其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磁共振数据、基因表达数据、通信、遥感及生物医学数据等领域,提出了大量理论和算法贡献。首次证明了循环平稳性在震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凭此荣获英国Water Arbitration Prize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包括6部学术专著和250多篇学术期刊论文。

(胡睿阳供稿 康子洋摄影)


附件下载: